在这个环节中,我们需要对岗位的工作职能、任务、流程、胜任标准、核心能力和必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分析,过程中可以输出岗位分析表、胜任标准表等重量级内容。
这不仅是开发学习地图的关键,更是设计培训体系、开展人才培养项目的基础。
看到这里,或许有人会问——如果培训工作者不是业务专家,怎么做出专业的岗位工作分析呢?
在给出具体的答案之前,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。
01 当我们开展岗位工作分析,我们要分析什么?
工作分析的核心内容,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岗位下有多少工作职责;每个工作职责下,有多少工作任务;每个工作任务下面又有多少工作步骤;每个工作步骤下又需要多少个工作动作。
在学习地图阶段,我们做到工作步骤层面就够了。但在具体开发课程的时候,考虑工作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有计划地逐步升级,也能让整个工作分析过程更加的具象和高效。
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,那么如果培训工作者不是岗位专家,怎么做出专业的岗位工作分析呢?
或许有人会质疑,不就是做一下岗位分析嘛,有必要搞得这么大张旗鼓、“劳民伤财”吗?事实证明,真的有必要。
因为这是我们从过往的工作坊组织形式中总结出来的经验——无论专业水平多牛,管理层级多高,很少有人能把本岗位的工作内容非常精准、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。
业务专家、国家标准的撰写者,甚至拿国务院特种专家津贴的这类专家,都不敢夸下这个海口。
原因何在?大家看这张图,可以发现,在我们的大脑中,工作任务的分布是很凌乱的,没有一点章法,我们要用工作分析的方法把它有规律地排列出来。
这张表就是我们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后,得出的表格样例。
通常来说,经过头脑风暴后,我们会为每个岗位确定6-12条职责,分解出40-125个工作任务,将其按照业务流程的PDCA进行排序。
02 如何识别关键任务?三个维度帮你判断!
面对几十条工作任务,全部做拆解分析,工作量未免太大。所以,我们通常会对工作任务进行筛选。
那么如何识别关键任务呢?一般可以通过频繁度、重要度、难度三个维度来判断。
首先是频繁度。频繁度
第二是重要度
第三是难度。
我们选择总分数排行前15%的工作任务,作为关键工作任务。
03 如何从关键任务导出知识技能清单?
在梳理必备知识技能时,需要注意技能的颗粒度。
所以,“有效沟通”在一定程度上就不适合写成一个知识技能,修改为“电话沟通技巧”或者“邮件发送技巧更为准确”。
另外,员工在入岗前就应该具备的技能,不需要写进知识技能清单。
专业知识技能、行业知识技能、企业知识技能